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(91)
《產業分析》展店已非首要目標 餐飲業現3新趨勢
張鑑弘表示,最早家裡是位於公館的世紀西點麵包店,附近是住宅區也有機關、學校,從小到大的印象中,店裡生意都不錯,後來隨早餐店、速食連鎖、便利超商的興起,分食掉早餐市場大餅,傳統麵包店生存發展備受考驗,但是他卻看到外送、外燴服務的需求前景,於是大膽提議轉型。 據經濟部統計,2021年整體餐飲業營收7280億元、年減6.37%,為近5年低點。 其中,餐館類6094億元、年減6.21%,飲料店924億元、亦年減5.52%,分創近4年、近5年低點,外燴團膳類受疫情衝擊最重,營收僅261億元、年減12.66%,創9年低點。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,營收表現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與市況。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,餐飲業營收在2019年前多呈現穩定成長,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,2021年尚未恢復元氣,三級警戒更讓業者叫苦連天。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,惟在全球續處通膨、升息、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,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,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.9%,較上月微調0.1個百分點。 另外,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,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,例如華航旗下「華膳空廚」與家樂福合作,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,進軍零售通路;連鎖速食業者「頂呱呱」則將熱銷產品「紅茶雪泥」,轉換成冰品型式,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。
餐盤推薦餐廳 The Tavernist 主廚 James Sharman (左圖,The Tavernist 提供)曾行走過世界 30 多個國家,在旅程中汲取的各式靈感,在各地以快閃方式呈現創作。 但今年下半年開始,他不再出國,改在餐廳坐鎮,餐廳也將單點菜色改為推出不定期更換的賞味菜單。 除了疫情限制,原因也是去過基隆崁仔頂魚市場或屏東泰武鄉布農部落、寧夏夜市等台灣東南西北各地的他,發現了台灣食材的魅力,能給予他充沛的創作能量。 疫情讓許多主廚不得不開始許多關於經營餐廳的新思考:提供餐飲服務,或許不只在能餐廳現場? 除了外帶外送,許多主廚也開始跨界合作,以不同形式傳達美味,也是分散經營風險。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,自105年的4,835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,747億元,於106年首度突破5,000億元(詳見圖3),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,年均成長率為4.4%。
【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】台灣餐飲業市場近趨飽和、競爭愈趨激烈,使餐飲業營運策略因此轉變,大量展店已非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目標。 同時,在疫情衝擊及外送趨勢成形下,餐飲業者在發展策略上亦出現3大趨勢,除強化數位化布局、提升外送外帶比重外,開設街邊店的可能性亦再度提高。 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,台灣餐飲業2020年前8月營收5100億元、年減6.7%,衰退幅度較前7月8.1%收斂,主要受惠新冠肺炎疫情趨緩、暑期旅遊及聚餐旺季、振興券刺激消費,帶動餐館及飲料店營收回升,使整體餐飲業單月營收自7月起恢復年成長。 其中,8月餐館營收628億元、年增4.7%,飲料店88億元、年增0.2%,僅外燴及團膳承包業21億元、仍年減40%,主因邊境管制衝擊空廚營收。 累計前8月餐館營收4269億元、年減5.6%,飲料店636億元、年減3.1%,外燴及團膳承包業195億元、年減31.2%。 投顧法人指出,由於國內餐飲市場近趨飽和,連鎖店成長有趨緩現象,且連鎖品牌亦朝M型化發展,中大型連鎖品牌採多品牌策略,並積極調整分店經營效率、深度評估商圈展店飽和度,藉此提升市占率。 在市場近趨飽和的紅海競爭態勢下,提升服務品質、加強客戶體驗,以及強化制度化、系統化、標準化管理,已成為台灣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的營運主要策略,力求先確立商業模式穩固再逐步展店,若市場反應不佳亦可減少損失,大量展店已非首要目標。
網路銷售額持續攀升,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由2020年第1季9.2%升至2022年第2季12.4%,第3季因消費者重返實體店購物,拉高實體門市營收規模,雖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但占營收比重降為10.8%。 零售業行動支付使用比率持續提升:觀察2021年零售業消費者付款方式,與疫情前(2019年)相比,以支票、轉帳及匯款增加5.1個百分點最多,主因部分零售業者因應疫情轉往線上平台開設店鋪,或與外送平台合作,收款方式採以支票、轉帳或匯款方式入帳。 外燴
手搖飲料商機吸引了許多業者投入,帶動了飲料業家數與營收的成長,如人氣網紅滴妹在109年也搭上手搖飲熱潮,創立自有品牌,憑藉網紅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;也有業者跳脫流行的珍奶熱潮,以手工茶凍與在地小農茶葉為訴求,打造有別於珍奶的手作凍飲,來吸引市場上不同的客群。 餐飲業進入門檻低,加上商品同質性高,因此容易被快速模仿,隨著同業之間競爭加劇,餐飲市場逐漸趨於飽和,為強化市場競爭力,愈來愈多業者嘗試提供多元化服務,並致力於服務品質的提升,積極建立品牌形象,強化商品附加價值,創造差異化的服務體驗,以與其他業者做出區隔。 自2020年起,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餐飲市場受到衝擊,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,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,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。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專案副理郎美囡分析,雖然疫情逐漸趨緩,不過經過這三年不時的警戒調整,許多人生活習慣已經大不相同,即使逐漸回歸正軌,過往的生活習慣恐怕也很難回頭,而外送平台高額的抽成費用等額外增加的新成本,除迫使餐飲經營型態得做適度調整,也會影響房東是否願調整租金,以因應未來市場的變局。